贵港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城市,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非遗文化。但无论是喜庆热闹的春牛舞还是精致实用的壮族油纸伞,人们对于这些非遗项目都知之甚少。8月25日,以“中国荷城和美贵港”为主题的贵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贵港市会议中心大会堂内盛大开启。贵港的魅力,你了解到了多少?现在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了解下贵港文旅产业中的一些非遗项目吧!
1.平南山歌
平南山歌牛歌戏在清初时就已流行。平南山歌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为了排遣情绪,缓解疲劳,开始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形成的。平南山歌分为北河山歌和南河山歌,内容主要体现劳动生活和爱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2.桂平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是桂平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艺术。杖头木偶戏主要演唱的是古代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主,如《武松打虎》、《岳飞传》等。其表现形式是单人操作木偶并演唱、单人演奏击乐,即兴创作故事的表演。桂平杖头木偶戏具有原生态韵味,对我国艺术研究、技艺表演等多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年,平南杖头木偶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3.竹木藤芒编织工艺
平南县的竹木芒藤编织工艺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其编制原料以竹、木、藤、芒为主。编织技艺独特,会在编织过程中融入许多书法、绘画的图案,产品独具特色。编织的产品主要是生活所需品和农业劳作的工具。
4.龙凤麒麟舞
龙凤麒麟舞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是一种载歌载舞表演形式。常表演于新春佳节、迁新居、庆贺丰收等喜庆热闹的场合,有人们如意吉祥之意。龙凤麒麟舞的唱词内容多为即兴创作,可以场合的不同而改变。其还有专门的舞队,通常为22人,各自分工有表演、伴奏等工作。年,龙凤麒麟舞被列入广西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木格彩灯
清朝乾隆年间,广东的挂灯习俗以及制灯技艺传至贵港,迄今已有多年历史。经过世代传承,不断改进,形成了现今木格花灯的独特风格。木格花灯主要由竹子和纸张,结合胶水、铁线等辅助材料制作而成,制作工序繁杂。花灯主要有红、黄、青三种颜色,寓意喜庆兴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6.壮族油纸伞
壮族油纸伞在汉朝早已出现,历经16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将技艺完整保存下来,并申请成为了古郡港北的非遗项目。油纸伞上的图案与国画结合,图案以的菱形为主,代表耕地,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农耕文化的信仰。油纸伞的制作需要经历八十一道工序,每一道精雕细琢的工序,都体现着油纸伞匠人的对于传统工艺传承的用心,对于传统艺术的敬畏与热爱。
以上介绍的项目只是贵港非遗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但是贵港还有许多的非遗文化项目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传承、去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工产品逐渐代替传统手工,从事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希望,在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贵港,了解贵港非遗,传承传统文化,去遇见一个更美的荷城。
编辑:韦丁菱
审核:蓝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