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外纷纷关停广西这几十处网红景点都要

说到景区里越来越多见的玻璃桥

多少人站着上去跪着回来

然而,近段时间

全国掀起一股关停玻璃桥景点的风潮

广西大大小小几十座玻璃桥

是否也将迎来同样结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区内各景点还没有收到类似停业整顿的风声和通知,但随着这一业态的发展,一个问题随之凸显——目前玻璃桥的管理属于真空地带。

业内人士呼吁,应明确监管部门、出台技术规范,做好玻璃桥的日常监管和维护,但“网红桥”今年热度已经大减,它们还能等到“风雨过后见彩虹”的这一天吗?

广西各地的玻璃桥项目(资料图片)

1

外省景区关停大潮

尚未波及广西

10月20日下午4时,南宁龙门水都景区大门处,两三辆观光车已经坐满游客,大家的目的地都是景区的玻璃桥。游客覃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走了几次玻璃桥了,“每接待一拨朋友,我就带他们走一次”。虽然已是下午时分,但在玻璃桥闸口处,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买票。

但国内不少玻璃桥景区,这样的景象已不复寻。例如,河北省红崖谷景区的玻璃桥,年12月正式亮相,没想到开业仅百余天,就被有关部门下令停业整顿。如今一年半过去,何时能恢复营业、如何整改才能通过验收,依然没有答案。据了解,在河北省,24家景区的32座玻璃桥类项目已全部停运一年半,损失惨重。

这股风暴不仅只刮在河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也都先后展开行动,一些玻璃栈道项目被责令停业。

作为一个网红项目,玻璃桥在近几年可谓遍地开花。自年张家界修建全国第一个玻璃栈道开始,全国引进玻璃桥(栈道)的景区,短短3年内增长至数百家。而在广西,柳州融水双龙沟景区年首开先河后,两年内全区已涌现出大大小小几十座玻璃桥(栈道、滑道)。

这波“封杀”大潮,是否波及广西?“我们并没有听到要关停、整顿的风声,也没有收到相关通知。”记者采访了南宁龙门水都、玉林都峤山、南宁马山水锦顺庄、桂林逍遥湖等多家经营玻璃桥的景区,得到同样的答案。

广西各地的玻璃桥项目(资料图片)

2

业态问题凸显

监管尚属空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范围的“封杀”浪潮之所以会在今年到来,主要是伴随着数量的增长、花样的翻新,玻璃桥(栈道、滑道)的安全隐患事故频繁发生。

例如,今年6月5日,广西平南县安怀镇佛子岭景区的玻璃滑道,因下雨导致摩擦力大减、速度瞬增,造成了游客1死6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国家要求相关部门要强化对玻璃桥等项目的管理。今年初,文旅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的通知》,可不少地方政府不知该如何审批、监管,就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关停了之。

广西玻璃桥、玻璃栈道等项目的监管情况如何?“我们并不知道具体是由哪个部门管理。”南宁龙门水都景区市场营销总监刘涛坦言,他只知道该景区的玻璃桥是在发展改革委立项,但具体由哪个部门监管他并不清楚。

广西各地的玻璃桥项目(资料图片)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玻璃桥(栈道、滑道)到底是特种设备还是旅游项目,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不管属于何种,都不在文旅部门的管理职权范围内。

“法无授权不可为”,由于文旅部门既没有审批权也没有执法权,因此在对玻璃桥的监管中只能起到协调、配合的作用。

原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政策法制处处长池世庆建议,要加强对玻璃桥(栈道、滑道)等业态的管理,首先要明确到底由哪个部门来负责或牵头进行监管;其次,做好顶层设计,自治区层面上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使得监管和执法有所依据;再者,要加强日常监管和维护,将经营者、游客、监管部门的责任明晰下来。做好这些,这一业态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3

热度已经大减

路在何方难预见

一个已经风靡了两三年的网红项目,却还处在监管空白、野蛮生长的尴尬境地,因此市场和行业都在呼唤更强有力的监管。但一个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如今玻璃桥等项目热度已经大减,它还能等得到监管有序的那一天吗?

刘涛介绍,龙门水都景区去年2月投入运营玻璃桥项目后,对景区人流量的带动效果还不错,去年景区共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其中上玻璃桥的游客有五六十万人次。今年的具体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会比去年少许多。

桂林漓江逍遥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陆丽桂告诉记者,逍遥湖景区去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区内首个5D效果玻璃桥,对景区当年的流量带动也非常大,几乎实现%的增长,但今年的拉动作用整体下降了20%左右。

南宁水锦顺庄景区负责人潘光林介绍,从他与全国的玻璃桥投资同行的交流中,已明显感觉到这个项目的人气在下滑,广西的玻璃桥投资项目也逐渐趋于饱和。在玻璃桥人气下跌的大势下,已经投资近千万元的玻璃桥如何收回成本,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

广西各地的玻璃桥项目(资料图片)

而对玻璃桥的前景,业界并不看好。池世庆认为,现在不少景区一窝蜂涌上来做玻璃桥,单纯是为了增加刺激感、进行一种高空体验,比较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境地,通常游客体验过一次后不会再来第二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少量景区对玻璃桥有进一步的打造计划,以延长它们的“寿命”。例如,都峤山景区计划在玻璃桥旁边建一个可以通往山顶的索道,龙门水都景区计划在玻璃桥上开展蹦极项目;水锦顺庄景区引入步步惊心网红桥、高空滑索以加大体验项目含金量……更多的景区,对今后网红玻璃桥该如何打造“并没有相应计划”。

延伸阅读:

景区网红项目如何变“长红”

除了玻璃桥,当下各景区还纷纷推出小火车、水上游乐、灯展等众多二次消费项目,这是景区摆脱门票经济、增加效益的需要。那些以“短、平、快、爆”著称的网红项目,如玻璃桥、玻璃滑梯、空中秋千、高空滑索、弯道漂流等,也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大江南北。但这些二次消费项目的现状如何,存在怎样的短板?怎样才能从网红变成“长红”?业界人士就此各抒己见。

广西景区内的“二消”项目(资料图片)

“几年前,吸引大家的玻璃桥,现在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已经没了新鲜感。”南宁市民秦女士吐槽说。

广西红水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刘亚刚表示,网红项目复制速度快,不只因为其满足了当下新奇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更在于其本身快速的收益变现能力。

以玻璃桥为例,根据现有的市场情况,一条长度米、使用年限在10~15年的玻璃滑道,投资成本超过百万元。

但在产出上,按照最低票价30元计,一条玻璃滑道在体验者达3万余人次时,基本就能收回成本,对于那些客流量大的景区而言,更容易实现盈利,玻璃桥供应厂家与景区实现双赢。在此前提下,厂家就会乐此不疲地在全国各地的景区复制同样的项目,从而造成泛滥现象,吸引力自然逐渐下降。

不止玻璃桥,其他网红项目流入同质化的大潮后,也会慢慢消失在旅游市场中。广西海外旅行社工作人员韦女士介绍,年火遍区内的梦幻灯光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门票经济在景区经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的背景下,景区的二次消费项目开发也迫在眉睫。但景区想要实现引流和刺激二消,最核心的是要打造适合自己的新产品和新内容,促进自身新业态的转型和生成。

旅游业内人士周先生认为,目前,我国针对大众旅游需求市场的旅游开发,还处于粗放式阶段,很多投资者都有盲目追求“投入少、赚快钱”的项目。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宏观规划的措施,引导开发者在打造旅游项目的过程中注入文化“灵魂”,做出自己的特色。

同时,还要以这些项目为基础,结合当地民俗、生态等特色,在吃、行、游、购、娱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一条完整系统的产业链。这样才能丰富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而拉动旅游地经济增长。

你喜欢景区里的玻璃桥项目吗?

你会尝试花钱挑战上桥吗?

大家肯定都支持规范管理

但如何避免盲目“一刀切”

也是需要考虑的议论点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唐湘屏闫芬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