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九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广西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学界才俊、政界栋梁、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及各类建设人才。广西大学在90周年校庆之际,特推出“九秩情缘——西大校友回忆录”系列推送,记录历届西大校友对曾经校园生活点滴回忆,感受广西大学九十年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和精神积淀。
金大刚,年8月至年8月在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和广西大学林学院任教,先后担任林学系副主任、主任,林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自治区农垦局副局长,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90年代林学系
实践教学点滴回忆
年8月,我作为北京农学院委培生改派到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在林学系当了一名老师。
记得到林学分院报到是年8月24日,当时南宁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人货混载的机动三轮车。自己下了火车后就租一个机动三轮车到林学院报到了。
当时的南宁还很小,望州岭一带公路两旁还是参天的柠檬桉,感觉很荒凉。车越走越远,到林学分院时已完全是农村了。校园里长满杂草,校舍也比较破旧,和自己在材料上查到的广西农学院绿树成荫、湖水荡漾的美丽校园一点关系也没有,心中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怎么会这样呢?到学校后才知道,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和广西农学院除了名义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外,没有太多关系。
到林学院后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艰苦、困难。用水不能保证,收入水平低,两人工资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很多老师在校园种菜,在杂物房养鸡……
但是,广大教职工的精神面貌不会让你感觉到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困难环境中的人。大家精神饱满,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因为和年以前的林学分院比起来,年的林学分院已经改善很多了!
为了改善学院办学条件,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在当时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林学分院开展了大量的对外合作活动,通过科研与生产项目合作,学校逐步走出困境。记得年林学系主任梁焕林教授承担了南方马尾松地位指数研究课题广西片子课题的研究,他带着庄嘉、李志先、陆道调、潘晓芳和我等一帮年轻教师跑遍了十万大山周边的主要国有林场。为了完成外业调查任务,我们一天在外工作10个小时以上很正常,晚上还要在林场昏暗的煤油灯下整理材料。虽然很辛苦,但工作中到处充满笑声,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心里充满希望。
20世纪90年代是广西林业发展的关键十年,这期间广西完成了造林灭荒、绿化达标、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两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县级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任务。林学院师生参加了所有这些重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记得年,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刚启动,林学院师生就接受了平南县和北流县(现北流市)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其中徐峰老师带队完成了平南县的调查,秦武明老师带队完成了北流县的调查。这两次调查任务的完成对林学院师生走向广西林业调查规划一线、参与广西重大林业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林学系林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开端。
年,金大刚(前排右二)带队到桂平调研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情况。
之后,从年到年间,林学院师生还完成了荔浦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造林灭荒自检,雅长林场造林规划设计,桂平县(现桂平市)、北流县、南丹县山口林场、天峨县林朵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参与完成了梧州地区各市县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在这些项目中,林学院中青年教师和林学专业毕业班学生参加了从外业调查到内业的所有工作。记得年我和吴乾慧等几个年轻教师带领林学级同学为荔浦县完成造林灭荒自检。为了能完成任务,级同学没有放暑假,7月初上完课后马上到荔浦县蒲芦乡搞试点培训。广西的七八月正是酷暑难当的时候,林业野外调查的艰难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试点初期,很多女同学走山路都困难,每天回到宿营地连饭都吃不下去,还有同学偷偷流泪,怀疑自己不能坚持参加调查。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野外调查工作,再集中时虽然同学们的脸晒黑了,精神面貌却大不一样,身体比刚参加调查时强壮了很多,大家有说有笑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年,参加金秀瑶族自治县的造林灭荒自检时,我们跑遍了金秀的秀美山川。金秀作为周边水源林涵养区地位的重要性到今天我仍印象深刻,金秀瑶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更是永世不忘,三江乡瑶族同胞家里吃到的酸肉余味犹存,六巷乡竹笋的美味至今难忘,傍晚圣堂山余晖的美景就是专门去旅游亦难如愿看到。
我和黄寿先、庄嘉、潘晓芳、李志先等老师完成雅长林场的造林总体规划设计外业调查时,也正值暑期,百色地区夏天的酷热让人难以忍受。由于造林规划设计调查和一般森林资源调查相比要求高,调查中要跑遍每个山头地块。雅长林场海拔高,造林地植被稀少,夏天的百色不下雨时高温闷热让人难以忍受。雅长林场美不胜收,大石围天坑深不见底,穿洞天坑曲径通幽,雅长保护区兰花飘香,这些景色今天已成为区内外游客向往的美景,但当时我们却没有闲暇去欣赏品味。
由于调查工作过于艰苦,从雅长林场调查回到学校后,自认为最能吃苦耐劳的我居然病了整整一周,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生过的唯一一场大病。
我和黄寿先、陆道调等老师带学生到天峨县林朵林场调查时,工作进展到一半,因系里有事,通知我回校。当时南丹到天峨的二级公路还没通车,龙滩电站还没开工建设。坐天峨到南宁的长途班车要翻过南丹县城附近的龙王坡。原计划第二天走,票都买好了,后来因为林场有顺风车到南宁就提前走了。结果原定第二天坐的班车从龙王坡顶翻下多米深的山沟,一车人死了二十几个人。我在南宁得知消息,吓得不轻,庆幸自己没坐这班车。
此外,林学院林学专业师生还广泛参与了广西重大林业工程的检查验收。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造林灭荒达标,90年代中期的全区绿化达标自治区组织的检查验收,等等。广大师生在工作中的认真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林学院在年至年间完成的调查规划设计项目数十项,这些凝聚着广大师生心血和汗水的工作为广西林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为林学专业教学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那一代师生今天已成为广西林业的中坚和骨干。随着学院的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得到深化。
年广西大学和广西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广西大学,学院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教学实践完成项目筹集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的作用弱化,但结合项目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优良传统仍得以延续下来。年,以改进教学实习实训为特色的《林学专业综合教学研究》获自治区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年,金大刚(左二)与林学院院长许祥玉(右三)在学院接待来访专家。
年,因工作关系,我调离了广西大学,先后在自治区林业局、钦州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农垦局(广西农垦集团)工作,但不管走到哪里对林学院的教学经历始终难以忘怀,对林学院师生的感情始终难以忘怀。调离林学院以来,自己从来没感觉离开过林学院。年以前,通过带研究生我始终和林学院保持联系,不带研究生后也和当年的师生保持密切联系,每次毕业周年聚会都参加,家里组织最多的活动也是林学院师生的聚会。
时光飞逝,自己到广西工作已30余载,离开广西大学也十七八年了。从二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临近退休,这些年来,什么都在变,只有自己对广西大学、对林学院的感情不变,对林学院师生的深厚情谊不变,广西大学老职工、广西大学校友的身份不变。
来源丨广西大学
编辑丨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