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洋灰公司
企业简介
启新水泥,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具有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桶(旧时水泥按桶计量)水泥诞生地,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年(清光绪十五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开办了唐山细绵土厂,这便是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也是现在启新水泥厂的前身。启新水泥有限公司现在已被冀东水泥集团收购,成为冀东水泥集团启新水泥有限公司。
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年11月15日,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
清朝末年,水泥需求日益增长,而国内没有一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在这一市场条件下,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在唐山大城山南麓,占地40亩,于光绪十五年(年)建成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水泥的译音)。成为我国第一家立窑生产水泥的工厂。
初建时的细绵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次,连年亏损,不得不在年停产。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年,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着手恢复细绵土厂。同年,由于开平矿务局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棉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年在周学熙的努力下,把细绵土厂收回自办。
年,唐山细绵土厂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商标定为“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由于生产的发展,质量的提高,“马牌”水泥经英国亨利菲加公司和小吕宋科学研究会试验,其细度,强度,凝结,涨率和化学成份均超过英,美两国的标准。年,启新水泥获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优等奖。年,启新洋灰公司向美国洛杉矶出口水泥1万余桶。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口水泥。
年,启新水泥获巴拿马国赛会头奖。农商部国货展览会特等奖。年,启新在国内所销售的水泥占全国总量的92.02%。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水泥厂。
民国时期,蒋介石为“启新洋灰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亲笔题词
启新水泥商标发展历程
发展壮大
启新洋灰公司自成立后的三十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扩充改造。第一次是宣统三年,向丹麦史密斯公司购旋窑两台,生料磨和水泥磨各一台,采用半湿法生产,内称乙厂。民国十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造,购丹麦史密斯公司大型旋窑两台,四台生料磨,两台水泥磨,谓丙丁厂。第三次改造是在民国二十一年,自制旋窑一台,谓戊厂。至此,日产水泥量已由公司成立时的桶上升到了桶。
此时,启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厂。与此同时,启新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自建汽轮发电机组,先后历经宣统三年,民国十一年,民国十五年和民国二十二年多次改扩建,最终形成了具有二十五周波和五十周波发电能力的综合性发电厂,并与开滦二十五周波电网并网发电。民国十五年新增的三台余热发电锅炉和民国二十二年开始使用纸质包装袋都是在中国国内首开先河。
年一战爆发,在初期的两三年中,水泥销量受到一些影响,但后期销量增加很快,并且于年至年间创造了解放前产销量最高记录,只是由于国内军阀混战,启新的发展受阻,处于停顿状态。年以前,启新为中国独家水泥厂,此后的十五年间新增华商水泥公司,中国水泥公司,广东西村士敏土厂等,湖北水泥厂开办于年,4年后启新即取得该厂管理权。年,由于华商,中国两大公司的投产,在江浙市场上与启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发电厂车间
曲折时期
年,七.七事变揭开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的序幕。早在三年前,由于沉重的税赋,加上外货入侵,启新洋灰公司的经营已由高潮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同时由于国内不少新建水泥厂纷纷上马,也使得启新原有的广阔市场受到了严重影响,面临对未来发展的艰难选择。抗战的开始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启新的历史。
事实上,早在年5月唐山就已经沦为保留中国行政权的日本控制地区。启新董事会为了应对战局的变化,原打算将工厂迁往南京,也算是全力支持抗战,并且也开始筹建南京江南水泥厂,但由于时局的突变,使得所有的计划都付诸东流了。七.七事变的发生非但没有使启新的经营萎缩,反而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日军战争的需要,年到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此后水泥产量反比战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并且于年新增水泥窑,生料磨和水泥磨各一台,以期进一步提高产量,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自年开始,启新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年后一度被迫停工。
公司史料
新时期
年,冀东水泥集团积极响应唐山市“创四城”、建设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号召,按照唐山市“退二进三”的政策要求,收购了具有百年历史和“中国水泥工业摇篮”之称的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51%的股权,使之成为全资子公司,并对其进行搬迁改造。
三十周年纪念册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中国第一桶水泥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