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环境更美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陈规陋习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罗香乡罗运村党总支部书记盘丽玲在谈及村里的乡风变化时表示。这些变化是近年来罗运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
引导群众改陋习,人居环境大变样
罗运村白石垌屯村民覃兴利回忆起几年前的村貌时说:“以前,村子里的生活垃圾随处倒,家里的鸡鸭到处跑,猪圈柴房随便搭。”
为了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罗运村坚持突出群众主体作用,通过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筹集自备资金与建设方签订施工协议的方式,完成了栋农房风貌提升,瑶锦、花窗、青瓦、吊脚楼等富有坳瑶元素的改造风格,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特色,还带动了当地民宿旅游业的发展。
农房风貌提升
罗运村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爱国卫生运动、“三清三拆”等活动,拆除危旧泥房、废弃圈舍、露天厕所23间平米,新建“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15个。村屯实行垃圾分类、“门前三包”制度,对垃圾清运、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厂实现制度化管理,实现治理机制常态化。村民们改掉了以往乱丢乱放、乱搭乱建的陋习,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村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得到较大提升,罗运村也获得了年自治区“森林村庄”称号。
整洁的村落
传承“非遗”,引领健康生活
“现在大家忙完了农活,文化娱乐方式不像以前打牌、打麻将那样单一了,大家一有时间,就会到村口的舞台上跳民族舞、唱山歌或者坐在一起交流刺绣的心得。”罗运村横村屯瑶族服饰织绣技艺“非遗”传承人苏红芳边绣花边说起村里的文化生活。
村民正在刺绣
罗运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黄泥鼓舞)的传承基地,苏红芳等“非遗”传承人组建了一支“非遗”文艺队,每年组织开展黄泥鼓舞、白马舞、瑶族服饰织绣技艺等“非遗”项目培训,给周边村寨群众提供编排歌舞指导和刺绣技艺培训。该队伍积极参加县、乡定期举办的盘王节、祈宁节、杜鹃花节以及“非遗集市”的重大节庆文化表演活动,并且经常到藤县、平南县等周边县乡参加志愿文艺演出,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特色,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下来、强起来、走出去。
茂南区观珠镇到罗运体验黄泥鼓
罗运村开展非遗传承白马舞培训
罗运村横村屯文艺队在排练非遗节目钓鱼舞
土地面具-钓鱼舞
年,该队伍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1次,参与人数多人次,通过开展“非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抓好基层治理,深化移风易俗
“放心,我一定积极配合乡里的疫情防控工作,满月酒我取消了”。罗运村滑坪屯村民涂对乡里的疫情防控志愿者表态。今年以来,罗运村村民自觉遵守“喜事缓办,白事简办”的原则,取消、缓办、简办各类宴席12场,近一步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
罗香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向横村屯坳瑶同胞宣传移风易俗
近年来,罗运村广泛开展以“志愿防疫护安全”“倡导文明树新风”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培育“孝老爱亲”“助人为乐”“邻里互助”等文明乡风,不仅增进了邻里关系的和睦,还涌现出了一批“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家庭。罗运村积极发挥“一约四会一队”的作用,在重大事项、禁毒禁赌、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方面,突出群众唱主角、党员带头,用好村规民约推动基层善治,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村监委等“关键少数”的监督作用,加大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曝光力度,加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让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和谐文明乡风润民心。
横村屯远景
原标题:《罗香乡罗运村: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乡风润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