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处拱肋连接点顺利完成焊接,平南三桥主拱肋实现高精度合龙。平南三桥位于广西平南县西江大桥上游6千米处,是荔玉高速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的一座特大桥。大桥全长米,主桥跨径米,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预计年12月底建成通车。
合龙口弦管对接误差小于3毫米,拱轴线横向偏位小于10毫米,拱圈线形与目标线形偏差小于30毫米。“在悬拼式主拱圈安装方面,该精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代表着大跨径拱桥建造技术又一次进步。大桥拱肋顺利合龙,为大跨径拱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能力修建更大跨径的拱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说。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欧阳平透露最开始的方案并不是拱桥,“如果没有郑院士的支持,可能平南三桥就不是今天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方案了。”郑皆连院士力排众议加入拱桥方案,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团队不断优化方案,最后拱桥方案无论在资金投入还是质量效果上都比最初的斜拉桥方案要好。
自年8月开工以来,平南三桥建设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地质条件复杂等多重压力,经过全体参建者的共同努力,开创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先河。在拱肋安装阶段,广西路桥集团总结多年的拱桥施工经验创立了“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钢管混凝土斜拉扣挂一次张拉计算理论”,“这样就把索力做了一个最优化的设计,实现了拱肋安装过程中一次张拉到位,节省了很多时间,实现了一天安装一个拱肋的目标。”平南三桥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罗小斌介绍说。
除此之外,平南三桥还实现了通过装配式、集成化、信息化手段,对缆索吊装系统进行再升级,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智能张拉等技术,以主动控制代替刚度被动控制,将米高的塔架顶部偏位精确控制在20毫米内;采用吨缆索起重机电气控制技术;钢结构制造精度均控制在2毫米内等诸多新突破。大桥建成后将是拱桥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同时也将成为中国桥梁国家新名片。
广西北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高新说:“50年来,大跨径拱桥建造技术,实现了拱桥从有支架施工向无支架施工的革命性发展,实现了拱桥跨径从米发展到现在米的历史性突破,为不远的将来突破米、米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项技术,累计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19项,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3项,乔治理查德森奖1项,国家级工法8项,省部级工法25项,主编参编国家级技术规范3项,造就了广西路桥成长为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的辉煌业绩,成为北投集团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成为广西走向世界的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平南三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企业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广西桂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联合施工监控。(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