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除了三国相互之间的斗争之外,魏蜀吴三个国家各自还要和其它势力作斗争。比如,曹魏要对抗北方的乌桓,东吴要应付国土南方的流寇,而蜀汉自然是要应付南方的南蛮。说到南蛮许多观众想到的是七擒孟获的诸葛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另一名平南的卓越将领张嶷,下面就为带大家介绍一下。
01人物简介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张嶷在年轻的时便很有名气,在担任诸葛亮手下期间用计谋平定了位于广汉和绵竹的贼寇。在张嶷生病痊愈后,被封为牙门将军,是蜀将马忠的手下。嶷之后,南方部分郡发生叛乱,在张嶷的指挥和调度下,南方的蛮族心服口服并再也没有造反。之后,张嶷在随姜维北伐途中与魏将徐质所率领的魏军交手而战死沙场,百姓为纪念他特地树立了祠庙。
手绘张嶷形象关于对三国的更多了解和解密,您可以在《三国那些事》一书中得到你所想要了解的答案。
02人物履历
(1)年少有为,名声远扬。在张嶷年轻时期,二十岁并身为县功曹的他遇到强盗攻打自己所在的郡,此时县长弃家而走,而张嶷背着县长的夫人逃出使其幸免于难。从此以后,张嶷的名声便越传越远。
(2)巧摆鸿门,计除山贼。在诸葛亮驻守汉中时,广汉和绵竹一带的山贼作乱,张嶷奉命去征讨。张嶷知道山贼还能从正面擒获,于是假装邀请山贼首领过来赴宴,在他们到来后立刻令人斩杀了他们,十天之内这次“剿匪行动”便成功了。
(3)刚柔并济,攻心平南。在南方发生叛乱时,张嶷“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在抓住地方首领时,并未杀死他而是放过他,让他去劝告其他几个首领。同时,对于那些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首领则杀死他们。就这样,张嶷不但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且又继续做了十五年的郡守,在百姓心中获得了巨大的威望的爱戴。
(4)战死沙场,天地动容。在岁姜维北伐的途中,张嶷在与魏将徐质的军队交手时不幸战死沙场。在的知这个消息后,曾经张嶷治下的郡中百姓无一不痛哭流涕,并特地为他建立了祠庙,在遭受水灾或者旱灾时总会去祭祀他。
老三国中张嶷的出场剧照03人物分析与评价
①善解人意,有为将的风范与气度。在张嶷平定叛乱的方法选择上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道理有相似之处,在他心中如果不能使南蛮心服口服,即使杀再多的人也是无济于事。于是,张嶷选择了怀柔的政策,用文明和道德来教化他们,不用野蛮去对抗野蛮。这足以彰显他对人心的了如指掌和为将中随机应变、灵活变通的道理。
②深得民心,功绩卓越,是治理地方的人才。在担任郡守的期间,张嶷以百姓的利益为重,把郡治理的井井有条,在被得到朝廷的认可的同时无疑为自己树立了在老百姓当中的良好形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他死后百姓为他痛哭流涕的原因。
③活的光荣,死的遗憾。翻开蜀汉的历史记录,无疑每一章每一页都充满了悲情色彩,张嶷亦是如此。纵观张嶷的一生,他的事业从治理工作再到投入战争工作无疑是对他的能力与信仰的双重考验,而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选择,战场不是他的结束之地而是生的荣耀在最后一刻的彰显。
随军北伐的张嶷04总结
张嶷的一生是顺利而又悲情的,他的身上总是透露着为将的担当和处世的方法,这些足以让我们铭记和学习,带给我们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我是茶品古今,欢迎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