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记忆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是贵港市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活动载体,也是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以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项实践,从年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由贵港市委宣传部和贵港市委网信办指导策划,贵港日报社在全市组织开展。
4月22日,
“贵港记忆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
走进平南县平山镇。
在这个小镇里,
有什么样的“非遗”技艺?
一起来看看。
一条(片)普普通通的竹、木、芒、藤在他们手中会变出什么花样?位于平南县最南端的平山镇,是平南县的“南大门”。作为“非遗”手工技艺的竹木芒藤编织在这里可谓遍地开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编织能手。年,平南竹木芒藤编织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每一样编织品都独具匠心,让人爱不释手。平山镇的支柱产业是竹木芒编产业,已有3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竹、木、芒编织工艺品民营产业在贵港市乃至广西都颇有名气,是贵港市编织工艺品自营出口基地,产品主要出口到我国的香港地区,还远销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平山镇共有17家竹木芒编出口企业,吸引就业余人。其中4家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富民行动”,与多户贫困家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帮扶贫困户实现就业。当天,直播活动在平南县百思特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编织竹片、木片、藤条、水草工艺篮生产销售的出口企业,多名工人,个个拥有精湛手工艺。指尖上的“非遗”——平南竹木芒藤编织技艺传承人潘振宾,已有40多年的编织经验。看,藤条在他手上好像有了生命,一交一压一串一缠绕,每一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一个漂亮的藤编手提包经过潘师傅的巧手,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好了。拿起来,还能闻到一股藤条的小清香,提在手上,特别拉风。传统技艺蕴含着工匠精神。传承人不仅将技艺口传心授给徒弟,还有对待手艺的专注度和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一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敬业诚信”的职业操守。本次直播,除了现场观摩潘师傅制作藤编手提包,还有百思特公司业务经理现场带货,有奖竞猜环节。想了解更多的精彩瞬间吗?
想知道你有没有中奖吗?
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