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转载自汉周读书(hanzhou)
清顺治九年(年)正月初二,正值新年伊始。
福建漳州百姓却丝毫没有迎新春的喜悦。
因为可怕的消息从漳州的海上门户海澄县传来——
0
漳州府紧靠着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因而成为郑成功攻击的首要目标。
自去年冬天起,郑成功所部大举进攻漳州府,相继夺取了漳州西南的诏安、南靖、平和、漳浦等县。
但漳州城的北大门长泰县和东大门海澄县,还一直控制在清军手中。
这就意味着漳州仍能从泉州方向获得增援和补给。
但现在,郑军已在海澄县登陆,海澄县守将投降,漳州的东大门已经洞开。
郑军开始直接攻击漳州城。
从这一天开始,漳州历史上空前的一场劫难拉开了序幕。
02
漳州守将王邦俊十万火急,给福州的闽浙总督陈锦送去求援信,称郑成功“聚集二十七万之悍贼,砌筑八十七座之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棋布星列,浑如铁桶。”
而此时,漳州城内只有四千多守军,面对数十倍兵力的郑军。
陈锦收到求援信,以最快速度抽调了浙江、福建两省的绿营兵前来救援。
但途中中了郑军埋伏,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败退到了泉州。
眼看大势已去,长泰县的守将也弃城逃跑。
至此,周围各属县全部落入郑军之手,漳州已彻底变为一座孤城!
五月,陈锦命令浙江金华总兵马进宝,率军援救漳州。
面对二十多万郑军的重重围困,马进宝手下六千多人,很难冲得过包围圈。
马进宝本人做好了打不进去就退回来的准备。
可没想到,他的进军异常顺利,很快冲破了郑军包围圈,一路杀进了漳州城。
马进宝很高兴,自己立了一大功,加官进爵就在眼前。
陈锦也很高兴,漳州有了援军,这下稳了。
而,郑成功比他们更高兴!
03
因为马进宝是被他“放”进漳州城的。
当时郑成功已经为长期围困漳州做好了计划,唯一无法预料的是,漳州城中存粮能坚持多久。
果不其然,马进宝援军的到来,让漳州城内的守军超过了一万人,漳州城里很快出现了粮食危机。
王邦俊和马进宝,才发现情况不对,决定趁着还能吃上饭,赶紧突围出城。
但被郑军杀得大败,“退守城中,不敢复出”。
突围是没戏了,只能做长期守城的准备了。
明代漳州府城图
为了保证守军的口粮供应,王邦俊和马进宝决定采取“杀民养军”的策略。
他们派出兵士,在全城范围内“尽括乡绅富室百姓之粟”。
丘八们白天到处巡逻,看到谁家房顶冒出炊烟,就如狼似虎地闯入人家,抢走家中存粮。
以致于家里还有存粮的人家都不敢生火做饭。
一户人家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藏粮食的方法——
先把米舂成米粉,然后用水和成米粉块,晒干后再在外面裹上一层泥,做成方砖的模样,垒在院墙上。
等到夜里,巡逻的兵丁走远了,就拆下一块,把外面的泥刮掉,用水煮成糊糊。
围城数月,一家人居然就靠这些“方砖”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但其他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到了这年七月,漳州城中的米价已经涨到了每石五百五十两银子的天价。
“稀粥一碗,价值四金”。
实际上,此时的米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根本不可能买到米了。
漳州城中,“金珠宝玩,贱如瓦砾”,猫、狗、老鼠、麻雀、药材、浮萍、树叶乃至昆虫,只要能吃的,都已经被吃得干干净净。
04
坐镇泉州的陈锦心急如焚,他不断向清廷发出求援奏折,同时想各种办法援救漳州。
因为极度焦虑,他对下属和仆人动不动就打骂一顿,结果被怀恨在心的仆人刺杀,割了头颅前去投了郑成功。
总督被人刺杀,漳州陷入绝境......
七月,顺治帝任命固山额真金砺为平南将军,统帅八旗铁骑一万多人南下,准备会同浙江、福建两省的绿营兵共解漳州之围。
但远水暂时解不了近渴,从北京走到闽南,紧赶慢赶,至少还得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八月,人吃人的悲剧在漳州城里开始出现,先吃死人的,继而“捕猎”活人。
《海上见闻录》记载:
“妇人群聚击男子而分食其肉者”。
《台湾外记》则记载了另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有一户人家眼看快要饿死,于是商量要把儿媳妇杀掉。
儿媳妇听到了他们的密谋,连夜逃回了娘家。
谁料父母却说:
“吾生汝,且不得食,反与彼食?”
——我生了你,我自己不吃,难道还给别人吃吗?
杀掉吃了。
05
多年后,《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探访漳州之围的幸存者时,听到了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记录在了《北游录》中——
这年的九月,漳州城早已是“宅第万间,率门户洞开”、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一个活人走动的惨状了。
有一位城中的名士,看到家乡遭遇如此劫难,在极度悲痛和极度饥饿的双重打击下,在家中死去。
邻居发现后,偷偷将他的尸体拉回自己家中,想吃了果腹。
然而当他把名士的肠子剖开时,却发现里面全是书籍的纸末,纸末上的文字还依稀可辨。
原来这位名士多日来就是靠吃家中藏书来充饥!
所有的体面、尊严、学识都已经毫无意义了。
邻居看到这一幕,突然就破防了,随后也自杀了。
《北游录》中记载的漳州之围的故事
06
据《从征实录》记载,到了九月中旬:
“虏兵有至食萍充饥者,有逃出降者,亦有欲降者”
“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
军心已经完全动摇。
如果郑成功大举攻城,漳州必然被拿下。
就在这时,金砺率领的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行军,终于在九月二十八日赶到了漳州外围。
郑成功见八旗大军前来,决定利用漳州外围的有利地形重创金砺,使漳州守军完全绝望,自己开城投降。
十月初三,郑军与清军在漳州城外展开了大战。
清军以八旗铁骑为主力,猛烈冲击郑军防线。
郑军则枪炮齐发,射击清军。
关键时刻,突然风向转变,枪炮发出的烟雾吹向了郑军,郑军士兵视线被遮挡。
八旗骑兵趁机杀入郑军防线,郑军五员大将当场阵亡。
郑军溃败,退回了海澄......
08
至此,被围八个多月的漳州城终于解围了。
金砺率军进入了漳州城。
只见全城破败萧条,大街小巷中遇难者的尸骨互相枕藉......
金砺随即下令设置粥棚,赈济。
此时,悲剧的一幕再次出现——
已经饥饿太久的肠胃,经受不住一下子吃进太多的食物,许多人就这样“撑死了”。
最后,曾经繁荣富庶、人烟密集的漳州城,只剩下了一二百名存活者。
漳州官府委托一个叫无疑的和尚带领僧徒收集了城中遇难者的尸骨,火化之后埋在漳州东门之外......
PS:
关于遇难者的数字,《台湾外记》、《海上见闻录》、《小腆纪年》、《闽海纪要》等史料均记载为“七十三万”或“七十余万”。
但以当时漳州城的规模,是装不下这么多人口的。
漳州自唐垂拱二年(年)建州,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因为“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西顾,山川形胜极佳”,唐贞元二年(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徙至龙溪县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现址。宋咸平二年(年),漳州挖掘濠沟环抱子城。祥符六年(03年)又对古城进行改造扩建,加设西濠,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竖木栅,围长5里。嘉定四年(2年)开始用石块砌东门墙,高7级台阶,长约丈。绍定三年(年),再砌西、南、北三面墙,石阶20级,高约.7丈,总长2多丈,并筑谯楼、哨所,共设7个城门。元至正二年(年),拆除旧城墙,将东、西、北三面城墙缩入,重新砌石筑墙,周长缩至丈。明初,再度修复时加筑女墙、谯楼。隆庆五年(57年)重修城墙,再建敌台、望楼和城顶谯楼,接着又建起了一直作为古代漳州标志性建筑的威镇阁(俗称八卦楼)。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先后多次重修。
丈就是大约米
也就是3.5公里边
长平均不足公里
就是说,城墙内的面积不会超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的漳州府城是不可能有73万人的。
另按《漳州府志》记载,明隆庆五年(57年),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龙岩、南靖、平和、诏安、海澄、长泰、漳平、宁洋0县,户,人口。
明朝的基层治理能力较差,人口隐匿较多,把这个数字再扩大一倍,也不会超过50万人。
而且这是整个漳州府的人口。
在那段血腥、昏暗的岁月里,这样的灾难不止在漳州......
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之下,百姓一如草芥,成为了“英雄”的注脚、王朝的基石。
推荐阅读
,地狱在开封
,地狱在南昌地狱看起来就像光绪初年的山西一样参考文献:《海上见闻录》(定本)、《从征实录》、《台湾外记》、《小腆纪年》、《北游录》、《闽海纪要》、《明清史料汇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