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先辈故事致敬奋斗人生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参军、剿匪、护航、转业到区党委机要局、夜校学习、建邮局、三公里创业……我从一个贫农的儿子逐渐成长为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光荣的邮电工作者,一路走来,做力所能及的益事,我无怨无悔。”

——陈国计,90岁,曾获“华南垦殖总局劳模”

“我参加过游击队,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被敌人包围后,我们与敌人斗智斗勇,趁着夜里行军过河,那湍急冰冷的河水、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看着新中国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强,我感到欣慰而自豪。”

——黎明,94岁,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我们不分昼夜地全力抢修崇左大新县边防公路,保证了边防部队机动车辆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此非常自豪。现在看到各村屯的道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不断畅通发展,我非常高兴。”

——丁奉祥,85岁,曾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7岁时我怀着满腔热血随抗美援朝大部队一同北上,翻山越岭奔赴异国他乡战场英勇奋战。当时没那么多想法,就是响应国家号召,我要去保家卫国。”

——陆祥枢,86岁,曾就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肩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觉得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顾玉成,86岁,曾获“优秀教师”称号

“在工厂流水线里干了38年,我想的只是一心一意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精。因为我们的服装主要出口到国外,要保证质量必须做到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错,为此我们没日没夜地加班干活,我们想向外国人展示我们的效率、我们的质量和我们的品牌!”

——高丽宽,78岁,曾在服装厂就职

“当时为了乡里田地产值和利润的指标达标,我经常白天黑夜跟班干,困了在车上睡一会儿,饿了就买面包吃一口。有时为了调试农业机器,五天五夜没离开过田地一步,在我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村民们也开始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农产品质量、产值、利润指标也直线上升,我很自豪。”

——廖桂参,81岁,曾获“贵港市劳动模范”

“我刚开始在武装部工作时,父母总叮嘱我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员,不能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为了克服困难,白天我们走乡串户遍访具备基层武装工作经验的骨干,夜晚挑灯苦读,背熟规章制度,增加知识储备,从军经历让我受益终身,锻造了我的人生观、业务技能、体能素质等方方面面。”

——廖建邦,70岁,退伍军人

“我转业到防城港时,这里还是一个条件艰苦的荒岛,被称为‘一条马路、三栋大楼,没有公园、没有猴’。我住的地方是70年代建港工棚,喝的是咸碱水,做饭烧的是木柴,照明用的是自己发的电。后来见证了广西沿海港口引进万吨级巨轮的历史新篇,防城港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屹立在世界东方。”

——缪宽遂,81岁,退伍军人,曾立三等功

“我是做基层妇女工作的,‘真心为民好’就是我们的工作信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把村里建设好,这就是我的理想。”

——黄瑞英,92岁,曾任平南县丹竹镇长岐村妇女主任

“我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变化很大,从看到一只老鼠都怕,到后来做好了随时为党和国家牺牲的准备,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支撑我在战场上一次次站起来。希望年轻一代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爱党爱国,要有面对困难挺身而出的态度和勇气!”

——罗淦君,82岁,退伍军人

“我是防城港光坡镇人,这里是革命烈士、‘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领袖刘镇夏的故乡。退休后,我把全部精力投入‘三光企’革命历史的研究和编写中。历经13年,完成了‘三光企’革命历史编写成书,帮助建设芒箕涡阻击战纪念馆,协助上百个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国史宣讲活动听众超过了10万人。我会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发挥余热”

——黄文良,74岁,退休教师

“我六次向党提出入党申请,却因工作频繁调动或历史原因无法如愿,终于在第七次提交入党申请书后经过党组织的培养考察,顺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教师岗位退休后,我赴任北海市老年大学副校长,依然奋斗在教育战线,希望能帮助更多老年人度过快乐的夕阳生活。”

——罗彤彤,68岁,退休教师

“我待过矿山工地、生产车间,做过行业教学、技术科研……对专业执着,对产品负责。我就是祖国建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李瑞庆,85岁,桂林电力电容器厂退休高级工程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