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拾柴火焰高乡村美景入画来人民资讯

本报首席记者张思

近来,从首府南宁乘坐南广高铁往广州方向的乘客会惊喜地发现,贵港的乡村正在悄悄变靓:白墙灰瓦大坡顶、硬山平脊镬耳墙,岭南建筑风格的一处处村落,在绿油油的庄稼烘托下,爽心悦目。

变化来自我市正在开展的乡村风貌提升行动。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市迅速转入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在人力、机制、资金、特色上做足文章,在“形、实、魂”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两高”农房改造、地面环境景观改造全部实现开工,竣工率分别达到62.14%、42.64%;自我加压推进“两道”建设,先期开展G国道沿线栋农房改造,已完成农房改造栋。

凝心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2月28日,市委书记何录春率考察团赴玉林市考察学习产业发展、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做法,并到覃塘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推动我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月8日,市长蓝晓到桂平市调研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和企业生产情况。

我市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不断聚焦组织引领,汇聚社会各界强大合力。成立乡村风貌和农房管控等十一个专责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都下村调研指导,其他市领导分片区挂点联系、督促指导工作,层层压实责任。

周末,港北区民政局干部韦威华又回到家乡奇石乡奇石村河净屯,和乡亲们一起谋划乡村振兴,决心把河净屯发展成乡村旅游景点,修建产业路,发展林下经济,把产业做实。

我市“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通过正处级领导挂点帮办,组织贵港籍科级以上干部利用周五下午或周末,回到原籍村(社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万名返乡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有生力量。

3月26日,贵港市“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发动近家企业和商协会与各行政村结对共建,通过精准对接、产业振兴、乡贤带动、深度融合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建章立制,风貌改造依规行事

两个月前,记者到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林村屯采访时,曾经感叹,这么密集的房屋怎么改造?没想到两个月后再次踏上林村屯,竟然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喜——曾经密密实实的钢筋水泥房竟然变得通透、清爽起来。

变化来自“一组两会”协商自治机制。

在乡村风貌提升中,我市积极拓展“一组两会”协商自治机制,通过设立村屯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发挥乡贤“智囊团”“推进器”作用;广泛设立户主会,引导群众积极出谋划策,有效激发村民的能动性,主动参与“三清三拆”。

林村屯要敞亮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拆。要拆群众的房子谈何容易,林村屯把这个难事交给“一组两会”协商。“政府有资金支持,这个时候不拆更待何时?最关键的是拆了房子后,美的是自己家园。”林村屯理事长黄健金说。

经过“一组两会”协商,林村屯把危旧瓦房、高围墙拆掉,把空间腾出来,将原来3.5米宽的屯主干道拓宽至5米,把“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

凡事按章办事。我市邀请专家团队编制《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管控实施细则》,派遣驻点设计师驻村指导施工。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强化农村建房办证、带图报建、违法建设查处过程监督,有效去存量、控增量。

同时,全市村(社区)通过建立文明实践站,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铸造乡风文明之“魂”。

筹措资金,干事创业有保障

今年来,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整合各类资金近万元用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目前已完成改造沟渠12处、微田园3处、微菜园15处、微果园6处、农房外立面改造35栋。

资金,是乡村风貌提升首要。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郭亮介绍,我市通过土地整治筹一点、闲置资产盘一点、筹资筹劳捐一点、招商引资引一点、涉农资金筹一点、上级资金筹一点、以奖代补补一点,整合资源,盘活资金,保障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走稳走实。

在这一做法引导下,我市选用可研后EPC模式,统一打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风貌改造项目,以土地综合整治收益作为还款来源。目前,已通过农发行贷审会的市辖三区乡村风貌提升项目12.5亿元贷款,从确定项目总投到审批仅用10天时间。我市还鼓励多做多补、成效好多补、进展快先补,目前市级财政已奖补建设资金1.3亿元。

此外,桂平市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将结余土地指标交易收益筹集资金。港南区根据每村捐赠资金情况,政府按照比例配套奖励给村里。

“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也为建设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在全市开展的“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两大活动中,社会各界捐款约1.7亿元。

彰显特色,打造荷城新风貌

走进平南县镇隆镇马旦村良凡屯,村道两旁新种的黄花风铃木、紫荆花迎风摇曳;屯内96栋房屋均已完成岭南建筑风格立面改造,征集来的禾落、扇车、斗笠等农耕文化物件已经在农耕文化区摆放整齐。

如何通过乡村风貌提升打造“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贵港乡村?我市从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得到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并吸引区内百色、桂林、梧州等市前来参观考察。

在乡村风貌提升中,我市把地方特色作为提升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打造壮乡荷城之美。如凸出人字、燕尾、镬耳、马头等山墙形式,以乡土特色窗花、腰线展示各自的习俗与文化,逐步形成“白墙灰瓦大坡顶、硬山平脊镬耳墙”的岭南地域建筑风貌。

一场大雨过后,港北区根竹镇汾水村曾屋屯的房子又变得干净崭新了。村民曾小平笑眯眯地说,这源自乡村风貌刷上的特殊材质。

我市统一公开甄选建材,精选多家本地优质企业作供货商,实现本地产、本地购,既降成本、保质量,又能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供货商之一企业、广西青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常青介绍,该公司已完成全市5个村屯所有树脂瓦、造型构件的订单,并为“两高两道”沿线的其他村屯供货。

本文来源:贵港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