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张思
每天早上,贵港市港北区木兰河小学二年级2班的廖冠泳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这些都让这个8岁的男孩乐不可支。“从家里走路到学校仅10分钟,比之前好太多了。”孩子就近上学,廖冠泳的妈妈黄女士也放心。
近日,贵港市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又有13所新(扩)建学校正式投入使用。至此,5年来该市新建、改扩建学校所,其中新建学校88所、改扩建所(次);新增学位9.99万个。木兰河小学正是本学期新投入使用的学校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介绍,该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市委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维修、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及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圆梦计划,加快推进贵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A投入百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多所(次)
贵港市在校学生超百万人,属于教育大市。因起步迟、经济基础薄弱,新学校布局、建设滞后。以中心城区为例,尽管荷城新苑、普罗旺斯小区、港宁花园小区、城市怡景等数十个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口10多万,但新建学校仅有新世纪学校、荷城小学和荷城初级中学,新区学校建设明显滞后,群众渴望优质教育。
根据国家教育工作相关规定,以小学生为例,每千人口中,安排学生学位指标为80人。贵港新校舍建设需要加快步伐。
年,贵港市擂响新学校建设战鼓。当年开工建设项目有港北区中山路小学、桂平市光明小学等6个,当年5所竣工投入使用的学校有港北区港宁小学、平南龚州中学等。其中,金港小学、港宁小学作为中心城区新建设学校,全部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标准化建设,配备舞蹈、电脑、科学实验等功能教室,仅两所学校就新增学位个,解决了金港大道西片区多年没有学校的窘况。
平南县工业园幼儿园和小学今年新竣工投入使用,主要针对该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布局的需要,可让人就近上学,其中搬迁户人。
港北区中里乡的廖冠泳一家近年在木兰河小学附近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木兰河小学投入使用后,作为“房产生”(即只有房子还没有转户籍),廖冠泳顺利进到木兰河小学读书。贵港市教育局项目办主任黎玉梅介绍,今年新投入使用的13所学校有效解决有房产无户籍学生就近上学问题。
年以来,贵港市教育项目总投入约亿元,先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及薄弱学校改造等计划,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该市同时加快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提出“一园一案”治理方式,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目前该市幼儿园治理完成率在全区排名前列。
B产城结合办教育,贵港人圆大学梦
镬耳屋檐、青砖墙、白色石柱,配以绿树草坪,一派岭南建筑风格。金秋时节,记者造访位于该市西江教育园区的贵港市第一所大学——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清雅的校园风貌让人耳目一新。该校党政办主任党宇波介绍,学校一期建设已经完成,招生工作正稳步推进。
贵港市地处西江黄金水道金腰带上,近年来该市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开启了“贵港制造”的新纪元。但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薄弱,还没有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大学,人口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为补齐这一短板,在年8月召开的贵港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贵港要在年建设1-2所大学,圆当地人民“大学梦”。次年3月,该市与广西物资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正式落地贵港,意味着贵港人民的“大学梦”开始起航。
为圆“大学梦”,贵港市园区、产业、城区联动,以教产城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在该市中心城区西南面规划建设西江教育园区。目前正在开展一期建设,总用地面积2.3万亩,其中一期约亩;二期用地1.5万亩,已基本完成规划。
位于西江教育园区的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用地约0亩,按高职院校标准建设,建成后在校生规模达1.5万人。记者看到,该校从工程建设到后勤保障、从招生到教师队伍组建、从景观设计到校园文化建设,党员干部正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工作,为10月开学进行最后冲刺。覃塘区樟木镇丁先生的儿子今年高考报填志愿,意向到这里读书。近日,他专程从乡下到这里参观,看到漂亮的校园,频频点头。
如今,贵港市西江教育园区已入驻学校7所。其中,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高职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高中2所,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招生,有5所学校投入使用。在年全区教育大会上,贵港市“结合产业办教育,建设广西工业学院,打造西江教育园区”的做法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C新增学位近10万个,有效缓解大班额
“在七八十个人的大班额上课,老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组织教学上,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就变少了。”港北区建设小学校长陆惠美向记者介绍,相反,小班额人数少,老师能够照顾到每一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