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起源39天气预报

人类创造的世界光彩夺目,绚丽耀眼,令人赞叹称奇。它为什么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迎着阳光,在现代文明精致的面庞和魁梧的身躯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影子,从那里,可以看到岁月、历史和长路。文明的起源:39.天气预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他们生活的天地之间有着周而复始的气候变化规律:春、夏、秋、冬。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对于关系到身体温饱的狩猎、采集野菜和农业种植等活动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中国农历中就有根据长时期的经验感受和天象观测而得出的表现季节变化和天气现象的24节气(大概在秦时形成,汉时确立)。巧合的是,虽然当时的人们不一定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一定知道地球是绕太阳转一个近似圆形的圈(地球公转的轨道叫黄道),但24这个数字乘以15的确是等于。看起来好像古人已经深谙四季的原理,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每走15度就是一个节气的交替。四季组成一年,每季都有不同的气候。然而每天的天气也是风云变幻,这至少给出行、盼望第二天下雨或者出太阳带来了困惑,那么古人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报天气吗?有的。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十有八九能准确的预报天气。比如预报短期内的天气:燕子低飞则天将雨;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预报长期的气候: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日暖夜寒,东海也干。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蜀国军师诸葛孔明非常精通于预测天气,这个技能让他打了很多胜仗,比如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他用来预测天气的方法是“夜观星相”。按理说,看天知天气是合理的,作为并非天文学家的罗贯中的小说中既然提到了这一点,说明作者已经了解到当时(指罗贯中生活的年代,约年-,是元末明初)的确有根据天文预测天气的科技。历史上的旱灾、洪灾、冰灾不计其数,给以土地为生存之本的人类带来了深切的痛苦。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会说天时不好,流年不利,而祈望天公和神灵的保佑。而在人类历史的主题——战争中,也有那么一些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改变了战争的走向,改变了历史。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在年和年两次出征日本,都被海上突然发作的台风摧毁了整个舰队。日本人认为是“神风”在辅助他们的国祚,在二战中还以“神风突击队”命名他们的自杀式飞行队伍。年到年欧洲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克里米亚半岛所在的黑海上的一阵暴风让英军和法军舰队损失惨重。此次事件后,欧洲人开始研究造成天气变化的因素,并在各地设立天气监测站,希望能够预警恶劣天气。此时他们注意到了一个似乎与天气有某种联系的因素:大气压。(在两个世纪前的年,马德堡半球实验已经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力的,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毫米高的水银柱的重量,也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公斤重的大气压力。)专业的气象工作者已经产生,他们把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同气压的点(监测站)在地图上连成一条线,隐隐感觉到这些等压线与天气有些关系。年,一位荷兰物理学家和气象工作者白贝罗(-)认为,风总是从高压地区吹向低压地区。而且根据他的观测(或猜想),提出了一条后来被称为“白贝罗风压定律”的论断:在北半球,观测者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在南半球则相反。他的原话是:“发现的规则是:在我们国家内的大气压差都与强风有关,而且风通常与等压线斜交,因此,如果气压差由北往南降,则吹东风,如果气压差由南往北降,则吹西风。”他提出的这个论断,实际上后来被证明,是地球的自转造成了风在从高压吹向低压的过程中发生了偏转。等压线示意简图等压线,以及等压线与风向的关系被确立以后,连同湿度、云雨、海拔高度的影响、洋流等知识——天气就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以及建立更多的观测站,气象学开始完善,气象预报也越来越准确。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成功地预报了天气。气象学涉及到很多知识领域,天文学、大气、环境、海洋、地理、物理学等等。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图开始为气象预测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依据。将必要而大量的气象数据交由电脑进行处理和模拟,也增加了天气预报的快速和准确。人们已经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923.html